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产品知识 常见问题

50元13天行政拘留罚单已至!电瓶车违规充电或被终结?

发布日期:2024-06-13 12:05 浏览次数:

  50元!这是6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正式实施当天,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在黄浦区一社区开出的首张罚单,一位在黄浦一小区的装修工因私自拉线日,长宁警方以过失引起火灾对富某处以行政拘留13日的处罚,原因是仙霞路一小区发生火灾,周边邻居住户和楼栋走道内有不同程度的财物受损。经勘验,这起火灾是富某违规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拿回家中充电所致。

  不规范的电池和充电方式频频“爆雷”,2024年2月23日,发生在南京由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敲响了警钟,更让人们对城市公共安全和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深刻反思。

  “新条例”被看作是上海对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动真格”,进一步明确了监管主体和法律后果,针对入户充电、飞线充电、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充电等违规现象具体细化,顶格罚款可达5万元,并加大了对从事非法改装经营性活动的处罚力度。

  今年3月,在南京2·23火灾事故发生后,《IT时报》记者兵分几路,走访了上海10个左右不同类型的小区,彼时,电动自行车入楼、飞线充电等现象十分普遍,尤其在老旧小区更为突出。

  三个月之后,随着“新条例”的实施,《IT时报》记者再次走访这些小区,有了明确的条例作为“尚方宝剑”,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现象有所缓解吗?

  飞线充电、停放在楼道……此前《IT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的电动自行车违规现象如今依然存在,成为社区安全管理的“顽疾”。

  “快拔掉,这里不能充电。”6月1日下午,“新条例”实施第一天,《IT时报》记者在浦东花木一个大型社区内,看到一条充电线从某栋楼一楼的窗户里伸出来,上面插着插头,正在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看到记者拍照,里面立马传出对话声。

  此前,《IT时报》记者在走访这个建成近30年的小区时,随处可见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停在楼道内等现象,从四五层楼“飞”下的充电线不在少数,还有三四辆电动自行车在楼栋门口“并驾齐驱”。

  在此次走访中,《IT时报》记者发现,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大大减少,有两辆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但仍有不少充电线从窗口飞下来,最高的一条来自五楼。一位刚刚外出回来的住户熟练地将电动自行车停在楼下,将电动自行车插头插在“飞下来”的拖线板上。

  该小区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新条例”实施后,社区民警、保安等都加大了巡逻力度,在一些充电区域安装了卷帘门、烟杆喷雾等防火设施。但是光靠这些措施肯定无法完全杜绝飞线充电,如果有居民发现,可以立即告知居委会或保安。

  在嘉定江桥镇的几个小区,《IT时报》记者也发现了几起飞线日,《IT时报》记者再次走访江桥镇的几个小区,虽然居委会工作人员正在巡查,但在一个有100多栋楼的小区内,《IT时报》记者仍发现8起飞线充电的隐患,其中一处还是在居委会隔壁的阳光家园,从阳光家园一楼窗户里拉线出来,正给一辆新能源汽车飞线充电。

  三个多月前,同样是早晨,《IT时报》记者随机走访该小区时,发现了10起违规飞线充电的现象,有的充电插座自6楼“从天而降”,由于长期裸露在外,多数插线板已经老化,缠上了胶布。前后现象对比,可见针对飞线充电等违规现象的劝阻效果有限。

  较大的改善在于,该小区在停放电动自行车的10个架空层安装了新的消防喷淋系统和摄像头。“我们只能上门劝阻,保安在夜间巡逻,但也有屡次违规的住户。此外,我们发现主干道摄像头存储的部分影像已经模糊,接下去将更换新的摄像头。”居委会工作人员对《IT时报》记者说道。

  图方便、贪便宜是绝大多数飞线充电现象发生的主观原因,而客观原因在于老旧小区停车位不够。以江桥镇的这个小区为例,地下有停车库,安装了扫码充电桩、喷淋系统、隔断墙,但基本都是“满座”状态,只有零星空位。

  “地下停车库的充电桩是固定的,除了收取1元/3小时的充电费外,还要交5元/月的停车费,其实可以建共享充电桩。”一位该小区住户告诉《IT时报》记者,自家停车位已经多次被其他电动自行车占用充电,说明停车位不能满足所有住户的充电需求,更大的“硬伤”是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没地方安装充电桩,100多栋楼只有几十个固定车位可安装充电桩。

  “新条例”中明确规定,应当加大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非机动车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统筹安全性和便利性,因地制宜大力推动非机动车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建设,更好地匹配居民对日常规范充电的需要。

  此外,“新条例”对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的停放和放置也有明确规定,比如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都是禁止停放或放置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的。

  《IT时报》记者在花木的这个小区走访时,虽然并没有发现此前几辆电动自行车在楼洞口“并驾齐驱”的情况,但大多数楼栋的一楼楼道口都停放着若干辆未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而对此现象,居委会工作人员也只能无奈“默许”,“在楼道内充电是绝对禁止的。”

  “电动自行车基数太大,尽管小区地上地下都有充电位,但的确无法完全满足充电需求,而且依然有部分居民图方便和便宜,不愿意到指定充电位充电或停放。”该工作人员说,如果要把机动车停车位改造成电动自行车充电位,至少要减少两三个车位,会让原本就紧张的停车位更加捉襟见肘。

  “‘新条例’上升到执法层面,对于我们来说,劝导住户有了依据,大多数住户还比较配合。”上海南房物业相关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表示,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动自行车基数太大,一个500户人家的小区,电动自行车至少超过300辆,有些楼栋门口就是马路,没有空间。只能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尽最大可能改造车棚,加装充电设施和消防设施。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很多老旧小区都有相似的痛点——停车位不够,充电桩不够,于是共享充电桩、充电柜、智慧电梯逐渐普及。

  最近,上海网红地标武康大楼有了新变化。这栋占地1580平方米的武康大楼居住着百余户人家,他们的电动自行车停到哪里去充电?

  以前,狭窄的过道上会停放20多辆电动自行车,武康大楼裙楼里的居民感觉自己生活在“火山”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烧起来。“新条例”颁布后,湖南街道集中整治武康大楼沿线个中国铁塔“异地共享”充电桩,还发放了防护罩,上面印着“楼道不停放、电池不进楼、人车不同屋、安全靠大家”的宣传标语。

  截至2023年底,上海约1.3万个住宅小区内,约1.25万个建有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覆盖率高达96%。但是,很多停放空间有限的小区,没办法建造足量的停车库,只能让充电桩流动起来。

  《IT时报》记者曾走访曹杨新村、梅岭苑等多个老小区,发现共享充电桩进小区已经流行起来。

  在上海市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除了集中式共享充电棚外,每个楼栋门口设有两个充电位,方便居民在自家门口充电。此外,新能源汽车也可以使用共享充电桩充电。

  附近的梅岭苑也分为集中式棚和楼道口两个区域建设安馨电共享充电桩,不仅可以扫码,还可以刷卡,方便不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

  这些共享充电桩还连入了大数据平台,一旦电压过高或电池过充,小区物业会第一时间接到异常告警,还可以远程给端口单独断电。

  在虹口区文治路附近,《IT时报》记者看到了更为极致的做法,很多楼栋开门就是马路,连停放电动自行车的位置都没有。于是,建在道路旁的共享充电柜成了居民的“宠儿”,一个柜子可以同时为8个蓄电池充电。居民只需要把蓄电池从车上取下来,扫码选取空闲仓位,将蓄电池放进充电柜里就能充电,没有型号限制。充满电后,微信会收到通知。

  “自从附近建了共享充电柜后,不再有居民说‘不让我回家充,我到哪里去充电’。”文治路30弄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充电柜是虹口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目前有200多台共享充电柜,共计1600多个仓位。

  共享充电柜还曾立下大功,阻止了一场电池爆燃的蔓延。5月2日,广灵一村居民发现一台中国铁塔智能充电柜有浓烟和明火冒出,赶紧拨打119消防报警电话,而当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火已经被充电柜自带的灭火系统扑灭了,消防人员只用了两瓶干粉灭火器就彻底扑灭了零星火苗。

  “经过技术人员检测,当时充电柜内一块三元锂电池发生自燃,内置的热熔胶自动灭火装置启动,整个柜体也是防爆防火的阻燃材料,没有造成附近仓位的功能损坏。”中国铁塔上海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不影响居民正常充电,立即更换了新的智能充电柜。

  “第一次知道充电柜里有自动灭火装置,这个小区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楼道多为木制,这要是搁家里,后果不堪设想。”广灵一村居民表示。

  “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IT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在“新条例”中明令禁止的现象依然存在,而物业、居委会等因为人力有限,总是进行着“猫捉老鼠”的游戏。

  除了人防,在数字化的今天,科技手段的引入也在助力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和监控。

  “尊敬的乘客您好,电动自行车入梯属于不安全乘梯行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本电梯已安装安全装置,电梯暂停运行。”如今,在上海不少小区都安装了“智慧电梯”,电梯里的AI摄像头通过算法比对,后台系统会实时分析进入画面的物体,一旦捕捉到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便会停止运行,并劝说住户推电动自行车离开。此时,即使狂按“关门键”也无济于事。直到电动自行车离开轿厢,电梯才能恢复正常运行。

  因此,在不少街镇,智慧电梯的覆盖率较高。在奉贤区,大多数高层楼宇都有“智慧电梯”护驾。奉贤一共有13个街镇,上海电信天翼云眼智能摄像头覆盖了8个街镇、2300多部电梯。

  而在徐汇区华泾镇,完成智慧电梯建设的居民区电梯达到341台,在所有451台居民区电梯中覆盖率达到80%,在徐汇区各街镇智慧电梯建设中排名第一。今年,华泾镇还将完成61台智慧电梯建设,计划到明年初,智慧电梯在华泾镇居民区电梯的覆盖率达到90%。

  在上述南房物业相关负责人看来,一些智能设备如智慧电梯等在“监控”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方面功不可没,“在我们物业负责的小区内,安装了70多台电信的智慧电梯,差不多每台电梯每天会阻止2—3起带电动自行车或蓄电池进梯的事件,相比于人工巡查效率和效果提升得非常明显。”

  黄浦区开出首张罚单,长宁区开出首张罚单,崇明区开出首张罚单……从市区到郊区,上海城管执法部门集中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现象的力度不断加大。从城管执法的角度来说,新规的权责更明确了,执法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有媒体报道,截至6月1日17:00,上海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发现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违规停放、放置和充电问题共339个,教育劝阻、责令整改当事人337人次;共依法立案查处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相关案件51起,其中私拉电线和插座“飞线起、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蓄电池进入电梯轿厢案件2起、电动自行车或其蓄电池“入户充电”案件2起。

  “此次‘新条例’明确规定了城管部门可以上门执法,同时也需要街镇社区物业一起配合整治。我们最近和消防部门联动开展电动车专项整治,市场监管部门也在按新规检查电动车是否涉及改装等问题。”普陀区曹杨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最近也在排摸各小区有多少辆电动自行车,以便于因地制宜。

  从去年开始,曹杨街道平安办就已形成每日夜查夜巡社区消防安全的工作模式,最近一次整治行动主要检查架空层和地下车库是否采取可靠的防火隔离措施,农村经营性自建房和城中村是否杜绝电动车入室,农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是否安装简易喷淋、火灾报警等自动消防或视频监控设施等。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此次“新条例”的出台,是对治理电动自行车难题的有益探索。

  居民对安全意识的缺乏、一些小区管理手段不足、居民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物业公司管理不到位等都是当前在电动自行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向《IT时报》记者表示,“新条例”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加强了对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非机动车安全隐患,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畅通性。但是,要实现全面治理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从常态化治理的角度来看,未来依然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发应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实现对小区内违规充电等行为的及时发现和制止。物业公司也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城管、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也曾表示,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提升电池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改变老百姓的充电场所和充电行为。在执法的同时,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个相对便利、充足的停放和充电的条件。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并不容易,需要时间,需要常态化的治理。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